본문 바로가기 주메뉴 바로가기 하위메뉴 바로가기


百济的建国与发展

百济的建国与发展​

百济始祖温祚离开卒本,移动到汉江流域的慰礼地区后定居建国。百济是韩国古代王国之一,公元前18年创建公元660年灭亡,存续700余年,有31任国王在位。百济初期只是汉江中下游的小国,后来逐渐与周边小国合并发展壮大。百济建都于汉江流域,后向熊津(现公州)、泗沘(现扶余)迁都两次谋求国家中兴。百济历史可分为三个时期,自公元前18年至475年被高句丽攻陷首都迁都熊津之前的汉城时期;自475年将首都设置在公州的熊津时期;538年圣王迁都泗沘的泗沘时期。经过熊津、泗沘时期,百济与隔海相望的国家也积极建立起交流关系。后来百济于660年受到新罗与唐朝的侵略,都城陷落,此后开展长达三年的复国运动,但未能恢复国权最终灭亡。百济与高句丽、新罗一道为韩国的古代文化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作为东亚国家的一员为东亚文化交流助一臂之力。百济吸收先进文化,进而创造高水平的独特文化,又将这一文化传授给周边国家,为东亚文化发展贡献了力量。百济虽已灭亡,百济人所创造的丰富灿烂的文化却留在百济的故土上。如今,百济王都所在的百济历史遗迹地区作为百济文化的中心为崭新的文化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百济的开始​

百济的建国与首都​

百济是由扶余移民与汉江流域的原住民合作建立的国家。百济建国之前,韩半岛南部有一个名叫“马韩”的国家,由几个小国组成。百济合并马韩的小国,作为古代国家实现发展壮大。​

韩国现存的最古史书《三国史记》记录高句丽的始祖东明王的第三个儿子温祚于公元前18年建立百济。温祚与其兄沸流率领侍臣南迁,在汉江周边建造慰礼城与宫殿最终建立国家。兄长沸流死后,他的臣民都愿意归顺于温祚,定国号为百济,有百姓乐意服从之意。​

百济的发展​

自第8代古尔王(234-286年在位)时期起,百济合并周边小国发展成为联盟王国。古尔王246年攻打乐浪边境地区等,在对抗中国郡县势力的过程中,扩大其势力版图。为有效统治拓展的疆土,在三国当中率先完善行政组织,划分官职等级(16官等制度),依照等级决定官服颜色。还于261年设置六佐平,颁布律令确立更加完善的统治组织,并建造大规模王城,以构筑防卫体制。​

第13代近肖古王执政时期,百济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峰。近肖古王合并全罗道地区的马韩势力,并将其势力范围扩大到伽倻地区,将其版图向南扩张。此外,抵抗高句丽的南进政策,于371年亲自率领三万精兵攻击平壤城,高句丽故国原王阵亡。近肖古王执政时期,百济的国土扩大到现在的京畿道、忠清道、全罗道及黄海道部分地区,为有效统治广阔的疆域,近肖古王进一步完善了地方行政组织。​

此外,近肖古王还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中国东晋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向新罗屡次派遣使臣并赠送骏马。并向日本派遣学者、技术人员传授学问与技术。被派到日本的人当中也有称为“博士”的专家。百济曾在学问、技术等诸多领域建立博士制度,向出类拔萃的人下赐博士称号与官职。​

百济自4世纪后半期以来,与高句丽对立了一百多年。百济与高句丽关系的恶化可追溯到高句丽广开土王的南进政策。随后高句丽的长寿王于427年迁都平壤,百济则处于高句丽直接的威胁之下。此时百济第21代盖卤王(455-475年在位)树立王族中心的统治体制,并开展大规模土木工程致力于强化专制王权。盖卤王在外交方面尝试与中国北魏通交,可是这一举措对内引起分裂,对外招来高句丽的侵略。百济首都汉城坚持七天后,被长寿王率领的高句丽军队攻陷,盖卤王阵亡,太后、王子等被杀,约八千名男女成为俘虏。​

资料来源:忠清南道,2010. 《韩国的古代王国百济》​